热电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热电偶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中国电科院系统所直流输电科技攻关侧记-【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8 12:11:22 阅读: 来源:热电偶厂家

中国电科院系统所直流输电科技攻关侧记

2011年12月,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扩建工程成功投运,标志着世界上首个1000千伏单回线路输送500万千瓦电力的交流输电工程成为了现实。在这个全世界电力行业为之瞩目的工程中,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系统所直流输电及电磁暂态研究室承担了以特高压串补和系统调试为主的13项重大专题研究,并牵头负责系统调试工作,责任重大。

责任与压力并存,研究室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过电压限制、串补基本设计等专题,工作量非常大,为了保证项目进度,每个参数的提交时间都有精确的进度安排。作为专题主要完成人之一,研究室副主任项祖涛迅速组织攻关团队,细心准备,带领大家进入了“六加一”“白加黑”的工作状态。他们紧绷着神经、紧盯着计算机屏幕,不知熬过了多少白昼与黑夜。即使是吃饭的时候,也很难看到大家轻松的场面,大多是一边往嘴里扒拉着饭,一边盯着电脑的计算输出结果,一刻不停地投入到研究中。

科技创新中许多问题都前所未见。员工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特高压串补过电压保护控制技术以及主要元件关键技术参数;提出了特高压串补额定电流选取方法,与国内传统方法相比,节约工程投资上亿元;提出的串补限压器容量选取方法,与加拿大专家推荐的方法相比,节约资金几千万;提出特高压串补线路断路器TRV问题解决措施,避免了采用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的带分闸电阻的断路器。这一系列技术创新,保证了建成的特高压串补不仅仅在电压等级上是世界最高的,在技术水平上同样也是世界之最。

调试现场,我们发挥作用

临近特高压扩建工程系统调试,工作千头万绪,光是运送去现场的技术资料就有上千份,堆积起来有5人多高。研究室员工手拎肩扛地携带着这些资料到达现场,他们半开玩笑地说,这些资料比健身房的杠铃更加锻炼身体。其实,这些资料只是研究成果,与研究过程的复杂与艰辛相比,这搬运资料的工作显得微不足道。

系统调试方案就像是现场调试的指挥棒,工作人员需充分理解和熟悉,常常是多个兄弟单位的工程师围着我们一个技术人员等待答疑。先头部队的员工不厌其烦、耐心讲解。透彻的技术交底确保调试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在系统调试期间,研究室全员出动,分赴各站参与现场调试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紧追每个调试项目开展跟踪计算分析,为指挥部决策及试验的顺利推进提供技术支持。年轻的员工郑彬已经是研究室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同志,在电网条件多次发生变化时,以最快的速度修改调试方案。他连续20多天每天熬到凌晨2点,透过厚厚的近视镜片,仍能看到他的双眼每天都布满血丝,原本就瘦弱的他变得更加单薄。同事们关切地劝他休息时,他只是淡淡地笑着说:“我这么年轻,多干点没关系,比我辛苦的人还有很多。”

在荆门站投切空载2号特高压主变试验过程中,第一次合闸没有成功。为了及时找出问题所在,研究室全体员工立即结合设备排查结果及录波数据开展仿真分析验证,水顾不上喝,饭顾不得吃,经过反复论证之后决定再作一次,终于2号主变成功带电。此时,当日的计划还遗留了多个试验项目,试验进度已经严重滞后了8个小时,如不能在第二天调试工作开始前完成,将影响后续试验进度。研究室和现场人员积极沟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大家连续坚守20多个小时,终于在第二天凌晨4点完成了既定任务,为后续试验的进行赢得了宝贵时间。那天大家只睡了不到3个小时,早上8点又重新投入到新的调试工作中。

几天后,当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特高压全线500万千瓦大负荷成功运行,创世界新纪录”的消息时,大家激动地笑了。有人感慨地说:“我们是幸运的,赶上了特高压建设这么千载难逢的机遇,有机会参加这么高端的调试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

这是一个学术过硬的团队。2011年,除了系统调试任务,全室还承担了3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了23篇科技论文,受理发明专利4项,并有多人加入国际大电网会议、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等国际组织中特高压相关工作组,参加了特高压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系统调试、电压与无功3项国际标准的编写工作。这也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团队。从中国第一条舟山直流输电工程、第一条33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到如今的特高压交直流工程、锦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都离不开他们作出的无私奉献。

莱阳订制西装

玉溪西装定制

海南设计工服